简析老庄美学对魏晋时期绘画的影响

点击数:854 | 发布时间:2025-06-16 | 来源:www.zuxxrm.com

    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5312(2015)21-0033-01

    1、老庄的美学

    老子的哲学体系以“道”为中心。道可道很道,“道”为什么,虽然其性质并不清楚,但他确实是作为有意义的免费的否定者而出现的,有唯物论的倾向。从美学角度来讲,老子除去诸如“道”、“气”、“象”、“有”、“无”、“虚”、“实”等哲学范畴,后来经过历史的推演进而转化为美学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占有要紧的地位。老子说过:“美事相对于他的对立物恶而存在的”,庄子进步了老子的这个思想,庄子觉得,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最高的绝对的美,而现象界的“美和丑”则不止是相对的,而且在本质上是没差别的。庄子从美与丑的相对性和美与丑的相互转化等几个方面指出美与丑的相对性,在美学史上有非常大的贡献。庄子在论述其相对主义美丑观时,把它和气联系在一块,他觉得美和丑之所以可以相互转化,不只在于大家的好恶不同,更根本的是在于美与丑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的本质都是“气”。无论自然物还是艺术品,非常重要不在于美和丑,而是有生命力,体现了宇宙的生命气象,这种宇宙的生命力就是“气”的表现。

    2、从魏晋艺术作品看老庄哲学的影响

    (一)顾恺之《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顾恺之为西晋张华“女史箴”所做的插图。张华写“女史箴”目的是劝戒贾后,画现存九段。《女史箴图》是一幅反映人物画风貌转变的成功典范,既在传统教化功能统治下的女人题材绘画渐渐转向体现绘画的审美功能。以形神关系为核心来考虑绘画艺术问题,应当说是魏晋时期绘画艺术的特征,也是中国绘画美学开始趋于独立的标志之一。魏晋时期的人物画已相当成熟,对于人物相貌、个性特点的突出描绘比以往更甚。

    作为卫协的学生,顾恺之并不简单追随老师:“不备该形似”的趣味,而是非常重视人物形态的写实。因此顾恺之作此画不只为赋配图达到劝戒化宫中妇女的目的,他对每个情节的设计与当中人物的描绘都是极为生动传神的,充分展示魏晋时期人物化的审美品格。

    (二)《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七贤砖画被发现于南朝墓中,东晋画家喜欢画竹林七贤。文人平常好谈竹林七贤,最高统治者表彰竹林七贤,帝王及显贵陵墓壁画画竹林七贤,足见竹林七贤影响之大。

    整幅画南北对称,给人视觉上的均衡感,每一个人之间以阔叶,银杏,垂柳,松,槐树等同根双枝树做间隔,既为整幅大型壁画,又独立各自成一画。符合中国古人崇尚对称的审美心理和追求。将不同时期的任务因为志同道合而绘制在一块,反映了魏晋时期思想与技术革新方面的活跃,也反映了魏晋时期“贵在肆志”“仰慕同趣”的社会风尚。整个画面气势宏伟,加上技法娴熟,阳刻线条优美流畅,是极富年代特点,现在流传于世的六朝绘画的“珍奇瑰宝”。赏析《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中的人物形象,嵇康头上梳着蓬松的发髻,解衣宽带,坦胸露乳,箕踞而坐,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神意傲散。砖画中流露着七贤飘逸不群,傲岸卓绝,放浪不羁的精神风韵;流露着优美高雅散淡自然的生活情调;流露着诙谐自然玩世不恭的本性;流露着对于政治迫害的恐惧和对威胁的忧虑。这类描绘都极为生动传神的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韵。

    (三)王羲之与《兰亭序》

    在先秦、两汉哲学和美学所奠定的基础上,魏晋时期的美学获得了全方位的进步。这一时期高度看重审美与艺术问题,在这种状况下,书法艺术真的走向的自觉,王羲之及其《兰亭序》正是书法艺术走向自觉的书法典型作品。以前仅有些几篇书论和后世书家的记述中,主要表现出两点:(1)王羲之的创作心态。在东晋时期机尽管书法艺术的地位得到了确立,很多的书论涌现,海量的书法家和赏析者无不显示着书法艺术的自觉,他不倡导特别为书法而苦心劳力,只不过把书法当作一种陶冶性情的活动来看待,正是因为这种书法创作“无意于佳”的心态,使得王羲之的书法“乃佳”这也正是道家“无为而无所不为”和玄学有与无思想指导下的书法创作心态;(2)王羲之“尚意”的审美情趣。王羲之以“意”论书,他的书论总的精神是追求“意”的表现。3月初三日这天,王羲之与同好在“崇山峻岭,清流激湍”的优美山水中尽情地宴饮,赋诗,何其畅快!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才使得王羲之完成这件行书作品时达到了一种无意识的超功利状况,这种“无我”的创作心态,才使得《兰亭序》表现出一种“花容月貌”的自然美。

    魏晋时期的绘画书法艺术受玄学兴起的影响,较之前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一种全新的变化,她彰显着强烈的“个人主义”。所以李泽厚先生曾说魏晋风度主义是一种“个人觉醒”,其程度都是空前的。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艺术家们愈加放任我们的情感,这所谓的“情”强烈的影响着魏晋时期艺术的变化,似的魏晋时期的艺术在整个中国艺术史中大放异彩。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考试网(https://www.scxhcf.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考试网微博

  • 国家人事考试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